ESXI 9.0-AI 时代的虚拟化平台 安装初体验

安装ESXi镜像

介绍

要理解 ESXi 及其与普通VMware桌面虚拟机、OpenStack的区别,需先明确三者的核心定位——它们分属虚拟化技术云计算平台的不同层级,解决的问题场景完全不同。下面将逐步拆解概念,并通过对比厘清差异。

一、先搞懂:ESXi 是什么?

VMware ESXi 是VMware推出的企业级裸金属虚拟化管理程序(Hypervisor),属于行业内应用最广泛的服务器虚拟化核心组件,本质是“直接控制物理硬件、为虚拟机分配资源的底层系统”。

1. ESXi 的核心属性

  • Type 1 裸金属架构(原生Hypervisor)
    直接安装在物理服务器硬件上,不依赖任何“宿主操作系统(如Windows/Linux)”,能直接接管CPU、内存、硬盘、网卡等硬件资源。相比依赖宿主OS的虚拟化(如VMware Workstation),它少了一层“宿主OS的资源占用”,性能损耗更低(通常<5%),稳定性更强,适合企业级生产环境。

  • 企业级功能聚焦
    ESXi本身是轻量级系统(仅数百MB),但需配合 vCenter Server(VMware的虚拟化管理平台)实现完整功能,例如:

    • vMotion:虚拟机在不同物理服务器间“无缝迁移”(不中断服务);
    • 高可用(HA):某台物理机故障时,其虚拟机自动在其他机器上重启;
    • 资源调度(DRS):根据负载自动分配CPU/内存资源,避免单点过载;
    • 存储虚拟化(VMFS):将多块物理硬盘整合成共享存储池,供虚拟机使用。
  • Licensing模式
    提供免费版(功能有限,如无vMotion/HA)和企业版(付费,含完整高级功能),主要面向企业数据中心、服务器虚拟化场景。

二、对比1:ESXi vs 普通VMware桌面虚拟机(如Workstation/Player)

我们常说的“普通VMware虚拟机”,指 VMware Workstation Pro/Player(Windows/Linux桌面版)或 VMware Fusion(macOS版),它们是面向个人/桌面级的虚拟化工具,与ESXi的定位完全不同。

核心差异对比表

对比维度 VMware ESXi VMware Workstation/Player/Fusion
架构类型 Type 1 裸金属Hypervisor(直接装硬件) Type 2 宿主式Hypervisor(装在Windows/macOS/Linux上)
核心定位 企业级服务器虚拟化(生产环境) 个人/桌面级(开发测试、学习、轻量使用)
性能损耗 极低(<5%),接近物理机性能 较高(10%-20%),依赖宿主OS资源调度
管理能力 需配合vCenter,支持集群管理(数百台物理机) 单台桌面管理,最多同时运行数十台虚拟机
关键功能 vMotion、HA、DRS、VMFS存储池 快照、共享文件夹、拖放文件(无高可用)
硬件支持 支持服务器级硬件(多CPU、TB级内存、SAS硬盘) 仅支持桌面级硬件(普通PC的CPU/内存)
适用场景 企业数据库服务器、应用服务器虚拟化 程序员测试多系统、学生学习Linux/Windows Server
成本/Licensing 免费版功能有限,企业版付费(按CPU数) Player免费(功能少),Pro/Fusion付费(数百元)

一句话总结区别:

ESXi是“服务器的底层操作系统”,为企业生产环境的虚拟机提供高效稳定的硬件资源;Workstation是“桌面软件”,为个人在电脑上跑多个系统提供便利,性能和可靠性远不及ESXi。

三、对比2:ESXi vs OpenStack

OpenStack 是 开源的云计算管理平台(IaaS层),与ESXi不属于同一层级——ESXi是“虚拟化层工具”,而OpenStack是“管理虚拟化资源的云平台”,两者甚至可以配合使用(而非互斥)。

先明确核心定位差异:

  • ESXi:解决“单台/多台服务器如何虚拟化”的问题(虚拟化层);
  • OpenStack:解决“如何将大量虚拟化资源(如ESXi的虚拟机、存储、网络)整合成‘云资源池’,并按需分配给用户”的问题(云计算层)。

核心差异对比表

对比维度 VMware ESXi OpenStack
核心定位 企业级裸金属Hypervisor(虚拟化工具) 开源IaaS云计算管理平台(资源调度平台)
组成结构 单一轻量级系统(仅数百MB) 多组件套件(Nova/Neutron/Cinder等)
- Nova:计算资源管理(调度虚拟机);
- Neutron:网络资源管理(创建虚拟网络);
- Cinder:块存储管理(分配虚拟硬盘);
管理目标 管理物理服务器的虚拟化资源(CPU/内存/存储) 管理“云资源池”,为用户提供自助式服务(如网页申请虚拟机)
部署复杂度 简单(单台服务器可部署,集群需vCenter) 复杂(需至少3个节点:控制节点、计算节点、存储节点)
与ESXi的关系 自身是Hypervisor 可将ESXi作为“计算节点”接入,统一管理ESXi上的虚拟机
扩展性 依赖VMware生态(闭源,扩展受限) 开源可定制,支持对接多种Hypervisor(ESXi/KVM/Xen)、存储(Ceph/Swift)
适用场景 企业私有云/数据中心的虚拟化基础 大型企业、云服务商(搭建混合云/公有云)
成本/Licensing 免费版功能有限,企业版付费 完全开源免费(但需投入人力维护)

举个例子理解配合关系:

某大型企业要搭建内部云平台:

  1. 先在100台物理服务器上安装ESXi,实现每台服务器的虚拟化;
  2. 部署OpenStack集群,将这100台ESXi作为“计算节点”接入OpenStack;
  3. 员工通过OpenStack的网页界面,自助申请虚拟机(如“2核4G内存50G硬盘”),OpenStack会自动在ESXi集群中分配资源并创建虚拟机——此时ESXi负责“运行虚拟机”,OpenStack负责“调度资源和提供用户服务”。

四、最终总结:三者的关系与适用场景

工具/平台 层级 核心价值 适用用户/场景
VMware Workstation 桌面级虚拟化 个人在PC上快速运行多系统 程序员、学生、个人用户(开发测试/学习)
VMware ESXi 企业级虚拟化 为服务器提供高效稳定的虚拟化基础 企业IT部门(数据中心/私有云的底层)
OpenStack 云计算平台 将大量虚拟化资源整合成云池,按需分配 大型企业、云服务商(搭建混合云/公有云)

简单来说:

  • 想在自己电脑上测试Linux系统?用 Workstation
  • 想把公司的10台服务器变成虚拟机集群?用 ESXi + vCenter
  • 想让公司员工按需申请虚拟机,像用“阿里云”一样用内部资源?用 OpenStack + ESXi

准备ESXi镜像文件

ESXi镜像需从VMware官方网站获取(需注册账号),建议选择最新稳定版本(如ESXi 8.0),并根据硬件兼容性列表确认是否支持你的服务器/虚拟机硬件。下载后建议验证MD5/SHA256哈希值,确保镜像文件未被篡改。

打开VM,选择新建虚拟机,选择ESXi

使用VMware Workstation(桌面级)或vSphere Client(连接ESXi主机的工具)。选择“ESXi”作为虚拟机类型时,系统会自动匹配适合的硬件配置(如芯片组、BIOS类型),减少手动配置出错的概率。

这里选择自定义

选择“自定义”配置而非“典型”,可以更精细地设置硬件参数(如CPU核心数、内存大小、网络适配器类型)。对于ESXi这类企业级系统,建议至少分配2CPU核心、8GB内存(最低要求)和100GB磁盘空间,确保后续能顺畅运行虚拟机。

选择稍后安装镜像

选择“稍后安装镜像”的可以先完成虚拟机硬件配置(如调整内存、添加网卡),再挂载ESXi镜像,避免安装过程中因硬件参数不合适需要重启配置。后续需确保镜像文件路径正确,否则会导致安装程序无法启动。





双击打开虚拟机

启动虚拟机后,系统会从挂载的ESXi镜像引导,此时屏幕会显示硬件检测过程(如扫描CPU、内存、网卡)。对于性能较弱的物理机,此过程可能需要1-2分钟,请耐心等待。

稍等片刻,点击回车
此处回车的作用是确认进入ESXi安装程序。若不操作,系统仍会在倒计时结束后自动进入下一步。

按照步骤就好

后续步骤包括“接受许可协议”(需按F11确认)、“选择安装磁盘”(建议选择之前配置的虚拟机磁盘)。若有多个磁盘,需注意区分系统盘和数据盘,避免误选导致数据覆盖。

新手可以直接回车

此处通常是磁盘分区配置步骤。直接回车会使用ESXi默认的分区方案(自动划分系统分区、交换分区等),适合新手。高级用户可选择“自定义分区”,例如分离系统盘和虚拟机数据盘,便于后续扩展或备份。

设置完密码后就可以直接安装了

:ESXi对密码强度有严格要求(至少8位,需包含大小写字母、数字和特殊字符,如P@ssw0rd!),这是为了防止未授权访问(因ESXi直接管理硬件资源,安全性至关重要)。设置后请妥善保存密码,后续登录管理界面需使用。

在浏览器访问这个地址

安装完成后,ESXi会显示主机IP地址(如https://192.168.40.189),这是Web管理界面的访问地址。需确保客户端与ESXi主机在同一网络,且防火墙未拦截443端口(HTTPS默认端口)。首次访问可能会提示“证书不安全”,这是因为使用自签名证书,可忽略警告并继续访问。

输入在创建时设置的密码以及账户

补充说明:ESXi默认管理员账户为root,输入之前设置的密码即可登录。生产环境中建议通过vCenter创建低权限账户,避免直接使用root操作,降低误操作风险。


目前还没有中文支持

ESXi的Web管理界面默认语言为英文,但可通过安装vCenter Server(支持多语言)实现中文显示。若需使用中文,可后续部署vCenter并关联ESXi主机,或参考官方文档安装语言包(部分版本支持)。

进入Virtual Machines安装虚拟机

选择创建新的硬盘

创建虚拟机前需先配置存储(数据存储),用于存放虚拟机的磁盘文件。此处“新硬盘”即指为虚拟机分配的虚拟磁盘,建议根据虚拟机用途设置大小(如Ubuntu测试机可分配20-50GB),并选择磁盘类型(厚置备:立即占用空间,性能好;薄置备:按需占用空间,适合测试)。

这里创建一个Ubuntu虚拟机

选择Ubuntu是因为它是主流Linux发行版,兼容性好且适合测试。创建时需注意选择匹配的操作系统版本(如Ubuntu 22.04),ESXi会自动优化硬件配置(如虚拟网卡类型、磁盘控制器)。若后续安装其他系统(如Windows Server),需在创建时选择对应类型。

选择硬盘池
“硬盘池”即ESXi的数据存储(Datastore),需确保其剩余空间大于虚拟机磁盘大小。若有多个数据存储,可根据性能(如SSD vs HDD)或用途(生产/测试)选择,建议将不同类型的虚拟机分开存储。

创建虚拟机需要先上载镜像到存储池里面
ESXi的虚拟机无法直接使用本地电脑的ISO文件,需先将镜像上传到数据存储。上传方法:进入“Storage”→选择数据存储→“Datastore Browser”→“Upload”,支持断点续传(建议使用有线网络,避免大文件上传中断)。

随后选择DVD镜像
“DVD镜像”即之前上传的ISO文件,挂载后相当于虚拟机的光驱,用于启动操作系统安装程序。选择时需确认镜像路径正确(通常在数据存储的“ISO”文件夹下),若镜像损坏或版本不匹配,会导致安装失败。


到这样一步后,就跟正常安装虚拟机一样了
后续步骤与在Workstation中安装系统类似(如选择语言、分区、设置账户)。安装完成后,可在ESXi管理界面中管理虚拟机(启动/停止/快照/迁移等),若需高级功能(如虚拟机高可用),可后续部署vCenter Server实现。